您当前位置:资料中心->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08818习题集

发布日期:2015-09-26 点击次数:48787
内容提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08818

1、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企业界。

2、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的发展作用。

3、分化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 ②功能主义阶段 ③当代文化学阶段。

4、文化学习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已经包括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经济文化、法律文化等各种文化现象。

5、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手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6、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以其他文化的区别加以界定: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的。

7、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排序,即企业伦理。

8、企业家(即个人)整体形象培训步骤:分析—设计—实施—效果检查—调整。

9、其中100年不衰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以追求利益为唯一目标,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他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②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③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

10、一个人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应保持企业行为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

11、目前,经济学家对企业这个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社会性企业观 ②技术性企业观 ③法律性企业观④经济型企业观。

12、美国哈弗大学狄尔.甘乃迪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具有重大意义。

13、构成企业文化的五大要素:1.企业环境,这是塑造企业文化总目标的外部条件;2.价值观,这是企业基本的观念及信念,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3.英雄模范,这是企业文化的人格人格化,是企业员工行为模范效法的具体典范;4.典礼和仪式,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例行事务的行为规则;5.文化网络,这是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英雄意识沟通、传递的渠道。

14、当前,世界企业的文化正从反映性文化向预防性文化转变。

15、应当以不断变革的发展观、具体分析的方法、实证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实验观察的方法作为研究工作的方法论。

16、20世纪,企业道德最紧迫的问题是企业环境伦理,既涉及滥用以致耗尽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问题。

17、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两种方法论流派:以砂音教授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学派和以奎恩教授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流派。

18、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有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三个基本要素

19、沙因认为,文化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①物质层 ②支持性价值观③基本的潜意识假定。

20、沙因综合前人对文化比较的研究成果,将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化分成以下五个维度:1.自然和人的关系 2.现实和真实的本质 3.人性的本质 4.人类活动的本质 5.人际关系的本质。

21、对人的管理是最基本的,无论是机关、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对人的管理。

22、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的朝着有利于达到公司的目标的方向发展。

23、所谓管理之道在于借力,是指高层主管借中层主管的脑力,中层主管借基层主管的脑力和体力,基层主管借现场员工的体力,现场员工则借自己的体力及可用的机械力。

24、泰罗本人被称为“管理之父”。

25、有人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学、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法约尔的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26、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实际上是把管理非人格化,依靠单纯的责任感和无个性的工作原则,客观合理的处理各项事务。

27、经营六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28、管理五因素,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五因素。

29、梅奥等人以霍桑试验中的材料和结果,提出以下假说:1.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仅仅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领导,其能力体现于提高员工的满足程度,以提高员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6、激励理论论述:①双因素理论;②ERG理论;③成就需要理论;④强化理论;⑤期望理论;⑥公平理论。

27、群体理论 四要素及八要素论:(一)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活动,相互作用——信息沟通和行为响应、思想情绪——群体成员的态度、感受、意见、信念、思维过程和群体规范——四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二)八要素分别为1.成员的共同性 2.群体规模的大小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5.群体的地位 6.目标的达成 7.信息的沟通 8.领导的要求与压力,领导越强调成员应遵守组织规定,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 

28、群体动理论: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B=f(P,E)来表示。

29、所谓的群体动力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个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

30、美国学者利兰.布雷德福认为,可以在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实验室中组成训练集体,提高受训者对于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提高自己同别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的敏感性,进而改变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个人需要的目标。

31、影响人事工作的文化环境:影响企业人事工作的文化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1.外部文化环境:企业的各种外部文化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人事工作。这些影响分属教育、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伦理等。经济环境也包括竞争环境,它能决定外部对管理者的供需情况。2.内部文化环境:企业必须考虑到人事政策、组织气氛和报酬制度等企业的内部因素,如果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可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2、管理丛林阶段的主要代表学派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西蒙、马奇。

33、在西蒙看来,管理就是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选定方案也是决策。

34、组织的设计、部门化方案的选择、决策权限的分配等,是组织上的决策问题;实践中的比较、控制手段的选择等,是控制上的决策。决策贯彻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是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

35、决策理论需要克服的倾向:决策论学派作为管理丛林阶段上的主要代表,和其他管理丛林理论一样,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倾向 1.偏重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而把吸收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放在次要地位。正如一些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学的学者所说,他们缺少文科方面的丰富知识,缺乏历史感和从文化艺术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他们中重视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没有说能怎样才能使人感到工作的有意义,没有研究怎样使一个普通人变成企业里的英雄和一贯的优秀者,未能说明如何给工作人员以一定的自主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考虑怎样依靠广大工人的自觉性来控制产品的质量,没有阐明应该怎样去精心培育和扶植干预革新的闯将,也没有教会企业懂得怎样去与用户建立起真挚的感情等。 2.他们崇拜逻辑与推理,强调理性因素而忽视感情因素,贬低了直觉和热情的作用。 3.他们过分依赖解析的、定量的方法,片面的以为只有数据才是过硬的和可信的。

36、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概述为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等五个要素。

37、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

38、彼得斯和沃尔曼提出了革新性的八种品质:1.贵在行动 2.紧靠顾客 3.鼓励革新,容忍失败 4.以人促产 5.深入现场,以价值观为动力 6.不离本行 7.精兵简政 8.辩证处理矛盾。

39、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成为最流行的名词,这个名词首先是由“富人俱乐部”在巴黎正式提出来的,随后又提出网络经济、新经济的概念。

40、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工程实施的步骤:第一阶段:提案阶段 企划阶段 实施阶段。1.建立企业信用的理念系统、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2.建立企业信用的理念系统3.建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41、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经济必须以信用为基础。

44、整合成功的关键是文化的整合。

45、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民主英雄”,该公司的成功得力于完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第二,在进行中体企业文化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第三,注重经营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这样更易于员工自觉接受公司文化。46、彼得.圣吉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入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他创立了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理论。

47、迈克尔.海默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四大宗师之一。

48、企业再造工程也企业再生工程。他是为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进行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而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

49、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中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50、海默认为,价值观是连接感情与行为的纽带,是连接企业员工之所想和所做的纽带。

51、IT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IT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应变性和适应性越强,就越有利与关键的企业管理工程。

52、所谓“适应性文化”应该包括以下内涵:1.能积极影响行为的目标和价值2.员工对领导有信心3.客户和员工对股东的重视4.把竞争当做企业外部的关注焦点。

53、论企业文化的内部结构有哪些?企业文化各层又包括哪些?:研究企业文化结构是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来讨论,可以从物质层、制度层、行为曾和精神层等层面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剖析。一、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他是有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他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现代产品的整体概念由核心产品、行式产品和扩大产品三个基本层次组成。核心产品,是指产品的实质层,他为顾客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行使产品,是指产品的形式层,较产品实质层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扩大产品,是指产品的扩展层,即产品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企业环境和企业容貌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部分。企业容貌是企业文化的表征,是体现企业个性化的标志。它包括企业文化的名称、企业象征物和企业空间结构、布局等。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成为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三、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动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54、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中国古代传统的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唐模式 宋模式 明模式三种模式。

55、企业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1.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主城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的产物,他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2.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3.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的纯在前提,一定的物质文化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56、西方企业领导体制走过了三个阶段:1.家长式领导体制阶段,是指凭企业家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决策的阶段2.经理领导体制阶段3.职业“软专家”领导体制形成于20世纪以后。直线式机构是指上下机制存在直线关系,没有横向并列的组织机构。

57、事业部或机构,是指在最高领导层下设立若干个有一定自主权的事业部门的组织机构。

58、矩阵式机构,是把多元素按横向、纵列排成一个矩阵,有纵横两种管理系列组成的方型机构:一种是职能部门;另一种是未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项目小组。

59、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做企业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物质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60、企业精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企业现实状况的客观反映2.他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3.踏实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4.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5.要求务实和求精精神6.具有时代性。

61、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62、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最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63、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当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

64、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遵循品是文化的规范;遵循知识经济的规律;遵循技术审美和顾客愉悦的原则。企业在塑造自己行为文化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的规范。

65、从企业运作的过程看,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以社区之间的行为。

66、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树立企业信誉,搜集信息,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企业所处的认识环境和舆论环境;协调谅解,包括及时处理企业与公众间存在的矛盾、建立预警系统并实行科学管理、协助处理纠纷等工作;咨询建议,包括提供企业形象、公众心理、公众对企业政策的评价咨询、提出公关工作建议;传播沟通,通过信息传播影响舆论,争取公众,做双向沟通以达到与公众协调的目的;社会交往,为企业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67、公关策划应当遵循以下规范:1.公众利益优先2.独创性以连续性相统一3.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68、企业公共关系模式按照企业以公众的沟通关系划分为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和社会型四种类型。

69、产品的价值来自于品质、品牌和服务三个方面。

70、服务质量的配套包括六个适当:1.适当的目标消费者2.适当的商品3.适当的时间4.适当的地点5.适当的价格6.适当的信息沟通方法。

71、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一.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二.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三.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哲学。

72、实施参与管理要根据员工的知识文化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1.控制型参与管理2授权型参与管理3.全方位参与管理。

73、写作是现代企业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

74、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

75、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因素:1.企业外在环境从决策的角度看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从生产经营角度看可分为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资源环境、信息环境、投资环境、劳动环境等。从人际关系构成看可分为上级机关、投资者、消费者、供应者、社会团体关系等。2.影响企业文化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经济状况、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传统、自然地理条件。3.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所在社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法规、社区文化、风俗习惯、乡土人情,等等。4.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制约性是多方面的,如职工队伍素质、技术装备、原材料、经营管理素质等。

76、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观念的变化:1.市场经营观2.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3.社会营销观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77、企业在创品牌是必须广泛吸收各种文化要素最重要方面包括哪些:第一是创品牌;第二是保护品牌;第三是发展品牌。

78、驰名商标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79、企业研究市场营销的文化背景和民情风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市场信息的调研;二是经常向有关专门研究机构、调查机构咨询;三是企业内部建立智囊团;四是企业决策层必须比企业其他人员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80、论中国企业在创名牌过程中的问题:1.从发展质量上看,中国还没有形成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竞争力。中国现有名牌技术基本上是在引进国外二代技术与国外准备放弃的生产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国外上有一定差距,而中国名牌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消化这些引进设备与技术。2.中国企业在创名牌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其市场管理和市场控制水平不高。首先,在观念上,还没有形成真正得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现代企业意识,企业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服务安排,其出发点都是以企业自我为核心,企业员工普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同消费者的关系。

81、名牌企业时常有因为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不佳,或者服务不好而被新闻曝光的现象。其次,在方法上,中国企业还没有一套规范的办法,进行系统的市场研究,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消费行为进行经常性的、严密的分析。企业也没有学会如何从掌握消费者需求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控制和引导消费者,使他们长期对企业产品保持忠诚度和信任度;即使是搞的比较好的名牌企业,其营销管理也普遍存在着管理不严,深入程度不够,对市场反应缓慢的问题,企业也因此缺乏竞争力。企业没有有效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对销售组织的控制与管理问题,没有把建设一个共同把握未来变化、具有稳定合作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作为销售部门的战略任务来抓。再次,在营销战略上,大部分名牌企业还没有做到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积极的市场细分,不断发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从而对最终消费者进行积极控制,通过针对这些细分的利益群体,推出多品种与结构的产品,有效的堵死市场中出现的竞争空挡,使后来者无机可乘,从而有效的控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82、名牌管理工程的核心概念是名牌战略管理。

83、广告文化的特征:一.广告的真实性 二.广告的艺术型 三.广告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84、广告文化的传播要素有两种:一类是基本要素,又称显性要素。它通过信源、信息、媒体、信道、对象和反馈,扩大广告文化的氛围,强化广告的全面功能。另一类是稳定性要素。它通过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时空环境、文化背景、权威意识进一步拓宽广告文化的功能。

85、企业为加强广告文化的传播力和辐射力,就要强化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及时地向消费者提供企业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强化目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品牌、商标的印象,促成目标消费者认牌购买。

86、英国企业家斯坦利.波利特率先倡导了广告策划思想,并逐渐影响了英国广告界和国际广告界。

87、广告策划的核心是广告计划和广告策略的应用。

88、企业的广告策划常用的策略有企业广告定位策略、广告市场策略、广告心理策略等。

89、广告的定位策略分为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

90、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是两个相互包含的概念和范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理念指导下,企业运行过程中,由员工群体所创造的并得到全体员工认可的价值标准和行动范围的总和。

91、企业文化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92、企业理念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远发展而建构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

93、企业行为(BI)是企业理念(MI)的动态展示。

94、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需要长期规划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95、规划的内容共有五方面:1.条件分析2.目标设定3.培训计划4.检查督导5.奖惩制度。

96、绩效控制包括设立BI规范管理的目标、衡量绩效的标准、评估以及改进措施。

97、一般认为,产品的价值来自品质、品牌及服务。

98、企业视觉识别(VI)是CI静态识别符号,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

99、视觉识别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和四个阶段。两个部分,是指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四个阶段,是指信息源(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符号(基本要素)—传播媒体(应用要素)—接受者(消费者或社会大众的认同)。VI设计和VI导入必须遵循MI为中心的原则、目标原则、现实性原则、习惯性原则、人性化原则、民族化原则、多样化原则、普世性原则、3E条件原则和法律原则。

100、所谓目标原则,是指VI设计必须根据对企业的剖析,以追求不同时期的外部形象目标为原则。

101、所谓3E条件原则,是指在VI设计中应具备工程学、经济学和美学三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及工作开发与作业能力。102、标志设计原则:1.适应性原则2.知识性原则3.可乎性原则4.意思性原则5.美观性原则6.普适性原则。

103、《人民日报》名牌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引进企业形象(CI)管理方法,辅之以足量的宣传和促销,用CI打响“名牌”,就是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品牌、标志、企业造型等要素进行统一定位,并通过公关活动、市场营销、广告宣传等一系列BI展示,增强企业竞争力。

104、国际上CI导入的大趋势是,在MI导入中,企业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成为MI导入的核心。企业形象设计于1956年由美国IBM公司首创。

105、CI导入效果的量化评价系统:对CI导入的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系统,导入的效果好坏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制定一个CI到入效果评价量化系统势在必行。一般地说,整个过程可以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组成CI导入效果评价专家评审组,对参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和资格认定;第二阶段 参评企业将本企业的MI、BI、VI导入作全面展示,组织展示会,专家组对企业MI、BI、VI导入效果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 根据企业的展示,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的分析,最后进行综合,专家主成员分别填写MI、BI、VI导入效果评价量化分值标。

106、CI导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企业信息传递活动,企业信息传递活动的质量决定着信息增值的质和量,建立科学的CI导入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各个企业信息传递与信息增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信息增值。

107、目前,文化里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已经被理论界与多大数学者认同,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反映了一种从事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现身事业的工作态度。

108、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109、21世纪的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新趋势就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110、培育卓越企业家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并非是主观设定的,而是靠企业家敏感的触摸时代脉搏,从这个基点上去营造企业文化和把握未来。这个“时代脉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步由原来的“物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2.社会消费者从原来的注重物质产品导向转向注重服务经济导向。3.社会价值观念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上,由原来的只注重简单的物质变化即生产物质产品,转向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协调的可出续发展。4.个门学科相互交叉的趋势更为明显。培育卓越的企业家队伍,是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111、卓越的企业家为了挑战未来,必须时时提高警觉,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本企业的素质和企业文化的卓越性:1.重视员工的参与,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2.产业先见之明。3.重视速度。

112、马歇尔认为,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企业家特质的最早的是亚当.斯密。

113、较全面、系统阐述企业家特质和职能的是熊彼特。

114、构造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是建立企业家队伍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15、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在推行年薪制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1.年薪制的考核缺乏完备的标准。2.年薪制的范围缺乏统一的界限。3.年薪制的奖励机制缺乏合理的尺度。

116、在企业机制文化中,委托一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两大支柱。前者主要研究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内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117、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选择无法识别潜在的代理人的条件禀赋,越是劣质的潜在代理人越是容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最终导致劣者驱逐优者。

118、利益激励是企业家激励机制的核心部分。

119、约束的文化机制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自我约束2.采用契约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3.完善法律体系4.优胜劣汰5.培育发达的资本市场。

120、现代企业家,是指在现代公司经营管理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高级经理人员,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和载体,在经济发展中期中坚作用。

1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22、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其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

123、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经营。

124、风险经营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上2.金融上的远见3.建立一个高级管理班子。

125、日本的“走动式”是指企业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业员工之中,体察民情,了解真情,沟通意见,与部署打成一片,共创业绩。

126、自我管理,是指重视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自尊心,它可分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我管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体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以通过读书以学习前人的教诲,或接受信仰以改变心境,求得精神安宁。

127、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本管理我国企业文化模式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两大类。

128、人本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风靡西方世界的一种管理文化,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意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129、人本管理的五个层次:1.情感管理 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的有效的管理。2.民主管理。3.自主管理。4.人才管理。5.文化管理。

130、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新特色和主流的企业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

131、柔性管理的意义:1.传统的管理思想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以大批量、少品种,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成本和减少投资时间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今天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追求范围经济和集约经济的经营战略。2.范围经济战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几种产品组合起来在一组机器上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有较低成本的生产特征,从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消耗,实现低能耗、高质量的目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不增加附加费用的应时管理的基点正是建立在人本管理基础之上的。3.柔性技术和柔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促使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化,它将减少管理的层次。

132、测评技术不断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心理测验,另一类统称为评价中心技术。

133、国内人才测评工具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直接引进国外的评价工具2.对国外的工具进行改造引用3.独立开发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的人才评价工具。

134、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任务艰巨,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135、在处理工业建设与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上,应当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136、企业是现代化经济的细胞,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

137、企业的能源战略,一方面是定位开发;另一方面应定位于节能。

上一条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理论08815 选择题
下一条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08819)论述题

 版权所有:长春市德邦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吉ICP备13004476号

 电话:0431-85690458 地址: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人民大街5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