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参考复习资料
发布日期:2014-05-27 点击次数:2257
内容提要:组织行为学 代码:00152
组织行为学
一 单选
1 (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2 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 人事心理学解决(人与事的配合)
4 工程心理学解决(解决人与机器的配合)
5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首先使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称
6 (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7 (案例研究法)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8 (测验的信度)是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9 (测验的效度)是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0 (实验室实验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11 (准实验法)是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12 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3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14 人的知觉过程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15 (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16 (晕轮效应)是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7 X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 麦克里格)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18 (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19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0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1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2 (动机)是激发引导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23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24 (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25 (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6 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资源,新材料等)
27 (RAT和TTCT)等侧定性方法是针对创造性潜能的
28 (事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
29 事业生涯是由(行为和态度)两个方面组成的
30 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31 (霍兰德)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32 (薛恩)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
33 群体由(个体)组成
34 组织由(群体)组成
35 (规范化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36 在理解与工作有关的行为时,五阶段模型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忽视了(组织环境)
37 一个小学的校长和她管辖的教师就组成了一个(命令型群体)
38 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称为(友谊型群体)
39 (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观点
40 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更为有效
41 (异质性群体)更可能拥有多种能力和信息,运行效率会更高
42 (复杂任务)是那些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任务
44 (简单任务)是常规性,标准化的任务
45 角色形成实验是(菲利普 津巴多)完成的
46 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
47 (德尔斐)不需要群体成员见面
48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
49 (竞争)是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50 (协作)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51 (回避)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 或抑制它
52 (迁就)是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53 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的函数,为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情景因素)
54 (领导的权威)是有效领导的基础
55 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这一观点来源于(传统素质理论)
56 美国学者的领导素质观,反映在领导素质观上,强调两点(实际能力和创业精神)
57 (布莱克和莫顿)吧领导行为类型理论的研究推向高峰,题出了方格图模式
58 途径目标理论是(埃文斯)提出的
59 (原始动机)是先天性的,是基于身体内部心理平衡的变化二产生的,是生物体的共同需要
60 (一般动机)是胜任工作,好奇,对客观事物的操纵掌握,爱好活动及情感
61 (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 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可以改变的
62 (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
63 绩效= f(能力*激励)
64 (赫兹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
65 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成就,权力,合群需要)
66 奥德佛将员工需要分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称为ERG理论
67 (佛鲁姆)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
68 期望理论基本模式:激发力量= 目标效价*期望值
69 (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70 管理幅度最大不能超过(12),一般以一个领导者管理(7个)下属为宜
71 传统组织结构理论代表人物有(韦伯,泰勒,法约尔,穆尼,雷利)
72 (直线制)是工业发展初期的一种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小型组织或现场作业
73 (职能制)采用专业分工的管理人员,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削弱命令统一
74 (直线职能制)是我国多数企业组织采用的结构形式
75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
76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 行为
77 (冻结)是中用必要 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8 《Z理论》是(威廉大内)写成的
二 多选
1 人的行为特点有(适应型,多样性,动态性,可控性)
2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有(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
4 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P*E)
5 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要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6 调查方法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7 决策分析包括(结构关系指标和对比关系指标)
8 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9 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有(知觉防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
10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因素构成
11 态度的特性有(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两极性,间接性)
12 个性的性质有(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主体性)
13 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14 职业定向种类有(现实操作型,调查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管理型,艺术型)
15 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性沟通)
16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
17 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组织文化)
18 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有(相互依赖性,任务不确定性,时间与目标取向)
19 冲突过程分为(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果)
20 领导的特点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环境适应性)
21 领导的功能有(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服务功能)
22 领导需要的能力有(技术,交际,行政管理)
23 动机的机能有(始发机能,选择和导向机能,强化机能)
24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
25 运用强化以改造行为一般有四种方式(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26 所谓7S是指(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goals)
27 组织文化的特点有(阶级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个体性,创新性)
28 组织文化的功能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约束,效率)
29 美国组织文化特征有(能力第一,崇尚竞争,尊重知识,相信科学提倡创新,遵守法纪,建立亲密文化)
30 日本组织文化特征有(民族精神,家族主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忧患意识,职业道德教育)
31 中国现代组织文化特征有(寻求整体模式,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度,职业道德建设,共同富裕)
三 名词
1 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3 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5 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6 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7 个性: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8 需要:个体缺乏某种因素时的主观状况,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9 动机: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
10 能力: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1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 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3 事业生涯管理: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14 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15 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6 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17 角色: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18 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19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0 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1 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2 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
23 社会惰化: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24 群体思维: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25 人际关系: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26 合作: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27 竞争: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28 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
29 领导: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30 威信: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31 有效领导行为: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32 领导素质: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33 目标: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34 激励: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
35 组织结构: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36 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四 简答
1 文化的功能
一 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二 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三 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四 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五 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2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一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三 观察和试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五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六 对未来的预见性
3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 观察和实验 二 分析和评价 三 预测和推断 四 检查和验证
4 X理论与Y理论
领导的行为和作风对被领导者的影响作用,与领导人对被领导人的看法有密切关系。这个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也就是按照领导人对被领导人的不同看法而采用的不同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
一 X理论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一是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二是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三是对自身经济安全看的高于一切。四是以自我为中心,五是习惯守旧,反对改革 ,六是缺乏理性。(2)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一是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来控制。二是把惩罚作为主要管制措施,三是只关心任务的完成,是一种不相信群众的领导行为。
二 Y理论
(1)一是人并非生来就懒惰,二是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三是人的个人需要和愿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结合的,四是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2)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人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5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二 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价值观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
四 价值观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
6 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一 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二善于发现问题 三 勤于思考 四 富于灵活性
五 善于应用 六 怀有好奇心 七,充满自信 八 坚持独立思考 九 善于坚持到底
7 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一 受个人条件的影响,二受父母的影响 三 受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
四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五 学校教育的影响
8 职业锚有几种
技术职业锚,管理能力,创造性,安全感,自治独立
9 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
标准功能 导向功能 评价功能 动力功能
10 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一 促进群体的生存 二 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三 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四 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11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一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二加入群体的难度 三 群体规模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五 外部威胁 六 以前的成功经验
12 小道消息的特点
一 不受管理层控制 二 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三 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
13 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地建议
一 公布进行重大决策地时间安排 二 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私地决策和行为 三 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地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地同时,也指出其不不利一面 四 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地猜测引起地焦虑程度低
14 合作与竞争的形成
人们之间利害关系相依的关系分为 一是利害关系一致或共同利益关系,二是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三是厉害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
15 处理冲突的策略
一 运用竞争 二 运用合作 三 运用回避 四 运用迁就 五 运用折中
16 激发冲突的技术
一 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
二 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
三 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
四 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或一名批评家
17 领导威信的作用
一 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二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三 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四 有助于融洽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五有利于吸引人才
18 奖惩手段的运用
一 有利于增强驱动力,即影响个体向特定组织目标发展的力量,二 有利于减少遏制力 ,及遏制或降低驱动力的力量
19 如何解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问题
一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领导集体合理的老中青比例,有一个与领导层次相适应的平均年龄界限
二 对不同组织,不同领导层次有不同的年龄或年轻化程度的要求
三 年轻化的目的是既要防止领导老化,又要保证领导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四领导层次,职能不同,最佳年龄结构标准也不相同
20 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含义
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简言之,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做到 一 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二 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方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
21 决策的特点
一 目标性 二 选择性 三关键性 四 创新性 五 层次性
22 领导决策的程序
一发现问题 二确定目标 三 核定价值准则 四拟定方案 五 方案评估
六 方案选择 七 实验实证 组织实施
23 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一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 的重要保证
二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三 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24 如何运用逆反意见
一 不同意见实质上提出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二 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能使各个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示,有利于取长补短,深化思路
三 不同意见的存在,可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四 不同意见的讨论是领导者避免受人愚弄或左右的最有效的措施
25 需要具有的特征
一 指向性 二 再生性 三 交替性 四 转移性 五 发展性
26 宝钢五大激励
主体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支持激励
27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一 目标原则 二 集权与分权结合 三责权利相结合 四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相结合
五 稳定性与适应型结合 六 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
七 精简高效原则 八 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
28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典型,故而又称为斯隆模型或联邦分权制
优点是把统一管理,多种经营与专业分工更好地结合起来,既保证绩效和利润,又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缺点是管理人员比重较大,分权有可能架空总公司,协同较为困难,资源重复配置,造成内耗
29 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一致性,协调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认知度,是限度
30 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一 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二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三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四 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31 组织老化的标志
一机构臃肿 二 反应迟钝 三 文山会海 四 模式僵化
32 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
定期审议,破格行为,走动管理,越级建议,人员平移,灵活用工,组建团队
33 组织文化的内容
组织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34 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一 标志着组织行为 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
二 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三 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
四 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
五 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
35 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字和标识,物质象征,仪式,语言,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现代科技方法的表现形式
五 论述
1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 案例研究法
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优点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提供了许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作了许多准备。缺点是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二 观察法
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叫观察法。观察法分两类,一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二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三 心理测验法
这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在运用测验法时,应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一 自我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二 二者在心理活动中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的,我们在对人知觉中识认别人,同时也认识到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当别人肯定知觉的行为时,则产生自我满意的知觉。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知觉,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但自我知觉又具有客观性,因为主体总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的,对外界对象的反映是无法抹杀的。
3 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一 表明他们真诚关心员工的利益
二 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三 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四 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五 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
4 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一 家庭环境 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创造的需要动机影响极大。2)一个民主型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大大增强他们的独立性。3)家庭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心理相容水平的高低,与创造的情绪,欲望,效率关系密切
二 学校环境 要把学校教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记忆知识转移到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组织环境 1)激励人们用于创新 2)有全力支持人们创新的领导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有合理的群体结构5)有良好的信息沟通6)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
四 社会环境 1)允许人们自由选择职业 2)全社会应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空气3)实行财税扶持政策 4)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 5)正确评价创新成果6)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5 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一 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二 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三 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 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五 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和开发计划 六 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6 事业事业管理的特点
一 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
二 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三 事业事业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7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
一 纵向的变动 是自治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
二 横向的变动 是自治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三 向核心的变动 是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
8 个人生涯的阶段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
一 成长阶段 个人的自我观念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关键人物的形象的影响形成发展起来的
二 探索阶段 三 创立阶段 四 维持阶段 五 衰退阶段
9 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 制定事业生涯计划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有灵活性
二 在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中,要给予职工择业的权力和自由
三 为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
四 广泛开展心理测定和职业咨询,做好双向选择
五 两种生涯的结合
10 群体的含义
一 群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 二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并以共同的目标为行动的导向 三群体成语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 四 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五 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角色和地位
11 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
一 安全需要 二 地位需要 三 自尊需要 四 情感需要 五 权力需要 六 实现目标的需要
12 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 形成阶段 二 震荡阶段 三 规范化阶段 四 有所作为阶段 五 中止阶段
13 群体的类型
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14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
组织战略 权力机构 正式规范 组织资源 人员甄选过程 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组织文化 物理工作环境
15 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 失真源 二 沟通焦虑 三 过滤 四 选择性知觉 五 情绪 六 语言
16 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利:一 信息来源广 二 信息具有多样性 三 决策结果易被接受 四决策过程更为合法
弊:一是浪费时间 二 群体从众压力大 三少数人控制局面 四 责任不轻
17 我国现代关于领导素质的观点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企业家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
18 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一 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
二领导者权力的实现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
三 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
四 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
五 决策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
19 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
一 对决策对象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三 对社会发展的研究
四 决策要符合政策和法律规范
20 组织心理和谐化
一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二 组织成员的协同性 三 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
四 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21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 1 经济利益 2 安全性 3 求稳性 4 求全性 5 依赖性
6 保守性 7习惯性 8恐惧性
二 来自群体对组织变革的 阻力
1 群体规范冲突所造成的阻力 2 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三 来自组织和领导方面的阻力
1 组织变革就要精简机构 2 改革干部制度,破除终身制 3改革就要实行权力下放,让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2 组织变革的步骤
一 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二 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目标
三 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
四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五 正确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调
六 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 七 实施变革计划 八 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进程
23 以宝钢为例说明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重大区别
一 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不同 二 管理目标不同 三 管理职能结构不同 四 部门结构及干部配备不同 五 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同
上一条:组织行为学参考复习资料一
下一条:无